第一章 土地奴婢两顽疾 鼓励工商促经济(1/1)

第一章土地奴婢两顽疾鼓励工商促经济

大军回到蓟县,寇邵下令就地驻扎休整。幽州应接荒外,资费甚广,以前每年都要调拨青州、冀州的税赋二亿多才能填补度之。如今天下群雄割据,谁还会拿自己的钱来给你应急?于是刘虞穿着朴素的衣服,用绳子穿鞋子,食无兼肉,务存宽政,劝督农桑,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难归刘虞者百馀万口(史书的夸张说法,实际数字估计是十万),刘虞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甚至不思念家乡,甚至是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迁来的。时有童谣云:“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

这时,鲜于辅押着一干人众来到寇邵、刘虞和卢植面前,“禀报主公~这些是刘纬台、李移子和乐何当以及他们的家人,卑将前来请示这些人如何处置~”

这三人都是公孙瓒的拜把子兄弟,公孙瓒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三人者为仲、叔、季。平日里他们恣意骄纵,而如今公孙瓒身首异处,他们也成了阶下囚。此刻他们各个头儿捣蒜,抖如筛糠,嘴里一个劲儿的喊“饶命~”

寇邵此时身穿朝服与刘虞、卢植并坐在堂上,寇邵买个乖,向刘虞和卢小说植行礼道:“二位看此三人如何处置呢?”

卢植自思在幽州,刘虞才是主人,于是也侧身行礼问道:“还请伯安公示下~”

刘虞一脸的愧不敢当,说道:“子干公与荥阳侯太抬举老夫了~,这三人虽是与公孙瓒结拜,平日也很骄纵,但是亦没有做什么大ji大恶的歹事。以老夫之见,不如饶他们一名。”

寇邵微微一笑,早知道你又要当好人,于是寇邵问他们道:“尔等以何业为生?”

为首一个肥头大耳的人答道:“谢刘大人不杀之恩。小人李移子,与乐何当以贩运绫罗绸缎、特产方物去高句丽、三韩为业~”在李移子身边一个瘦子连连点头,他便是乐何当了。最后一个身材瘦长,面相猥琐的长须男子战战兢兢说道:“小人刘纬台,是个卜数师。”所谓卜数师无非就是摆摊算卦的。

原来如此,寇邵心里有了打算。自己手下已经有幽州商人苏双和张士平了,这二人为自己开拓漠北的商业通道和市场,眼下正好利用李移子与乐何当开辟东北地区的市场。于是寇邵说道:“伯安公高义仁厚,不取你们性命,也知道你们与公孙瓒为伍,只是受他裹挟,是不是?”

“是,是是~~”乐何当连连点头,“刘大人真是英明~~”

寇邵点点头,继续说道:“只要你们遵纪守法,那就还是大汉的良民,官府是不会为难你们的~”

刘纬台、李移子和乐何当又是一阵谢恩,刘虞挥挥手,“你们下去吧~~”三人更是千恩万谢的退下了。

待众人退下,寇邵恭谨的向刘虞拜道:“伯安公,如今公孙瓒已除,幽州就是伯安公说了算,不知道伯安公打算如何治理幽州呢?”

刘虞说道:“老夫以为幽州百姓外苦于乌桓、鲜卑,内苦于苛税徭役。所以要使百姓安乐,首先要外抚鲜卑、乌桓,内轻苛税徭役~,同时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制屯民开垦荒地,以兴田亩,积逾岁之粮。”

寇邵微微一笑,伸出两个手指说道:“其实,大汉眼下有两大顽疾,自光武皇帝以来就没能很好的解决~~”

卢植插口道:“荥阳侯说的是豪强圈占土地和蓄养奴婢吧?”

土地兼并和蓄养奴婢问题是西汉后期出现的两大顽疾,是导致西汉灭亡的重要原因。针对严重的土地兼并,当年篡汉的王莽提出了“王田制”,具体措施就是:把民间的田地更名为“王田”,属于朝廷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如果一家男子不到八个人,而田地却超过了九百亩,那么,这个家庭就应该把多余的田地分配给本族或邻居中没有田地的人们;原来没有田地的人,按照每个男子一百亩的标准分配田地。“王田制”具有很大的空想性,不论是对大土地所有者的限制,还是对农民的均田,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甚至是后来的封建社会,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王田制”,对于大土地所有者来说,无疑就是虎口夺食,无疑就是无条件的剥夺他们占有的土地,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他们强烈反对;“王田制”,对于贫苦农民来说,看似极具吸引力,但画饼不能充饥,望梅止渴之举反而会引起农民更大的怨愤。因此“王田制”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再之制度本身不严密,存在许多漏洞,一些执行者就营私舞弊,带头破坏。结果,“王田制”不仅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反而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混乱,王莽不得不下令废除。

“私属制”是王莽试图改革奴婢问题的重大举措。“私属制”,就是把民间的奴婢更名为私属,不允许买卖,以区别朝廷的官奴。显然,“私属制”不是反对奴婢的占有和使用,而是为了保持私人占有奴婢的现状,防止越来越多的人沦为私人奴婢,避免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然而,奴婢问题和土地问题是密不可分的,解决不了土地问题,奴婢问题也无从解决。由于“私属制”限制和妨碍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自然引起了他们强烈的不满、反对和抵制。对农民而言,虽然奴婢的生活几与牲畜无异,非常痛苦,地位非常底下,但是,卖身为奴无疑是他们无以为生的一条出路。

西汉初期,冶铁业、水利的迅速发展,使汉初的农耕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加之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与此同时,豪强地主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纷纷兼并土地,巧取豪夺,以致广大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流民或豪族的佣工。农民丧失了土地,无以为生,他们先是变卖家产,然后卖妻鬻子,最后,他们穷的只剩下自身。于是,他们只能把自己卖为奴婢,这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出路。汉朝建立之初,由于大饥荒,许多百姓变卖子女为奴。当时曾出现固定性的人口市场,为卖一个好价钱,有的奴婢被主人精心打扮,更多的奴婢和牛马关在一起出卖。

不过,眼下寇邵却有一个很好的开局,由于黄巾贼扫荡了许多州郡,那里的士族大家、豪强大户几被杀尽。于是出现了大量无主的田地,寇邵在冀州时就把这些田地收为官田,用来安置流民屯垦,为将来把这些屯民转化为自耕农打下基础,因为发达的自耕农经济才是封建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因为商业遭到长期的打压和歧视,地主阶级以及富人们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就是增加自己的土地拥有量。他歧视商业,更热衷于购买土地。土不愿意将资本投入商业或者手工业。地增加了,就需要更多的人手来耕种,这时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自然而然的就沦为了这些豪强的奴婢。而奴婢的数量急剧增加,朝廷掌握的自耕农数量则大量减少。这样,向国家纳税的人口锐减,国家财政更加困难,导致朝廷开始卖官鬻爵。卖官鬻爵又导致了吏治败坏,贪官污吏横行,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为此寇邵大力扶植和鼓励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地主和富人们的资本转移目标,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引导他们的投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兼并土地,然后找人耕种,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投资的回收速度相当漫长。要是风调雨顺还好,万一遇到个灾年就颗粒无收。而寇邵开办的工场投资见效快,收入多且稳定,无疑是向豪强们展示了一片新的天地。另外豪强中本来就有经营手工工场的,在寇邵扶植政策下更是在短时间内赚了个盘满钵满,让那些只知道农为本的土财主们眼红的很,也想来分一杯羹。

大量资本注入商业和手工业的结果是生产力的提高,造成市场上的商品极大的丰富起来,为了购买这些眼花缭乱的商品,豪强地主们就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各种奢侈品。他们或出售手中的土地和粮食,或者要求佃农用货币代替实物地租。这样,农民必须出售一部分农产品,换取货币来缴纳地租。在货币地租条件下,农民可以根据时常情况自行安排自己的生产。因此,货币地租比实物地租更能刺激农民的生产兴趣,使封建自然经济日益卷入商品货币经济,促使封建制度的瓦解,为经济转型做下铺垫。

当豪强地主们不再以兼并土地为目的之时,那么农民就不会因为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而沦为奴婢,地主们一旦失去了大量私人奴婢,那割据性也将大大削弱。

请记住本文地址:https://www.zhengzhoudechi.com/28/28842/1282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