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楚林(1/1)

银钱再多,总有花完的时候,一家数口由妇人操持着在长安城外经营了间小买卖,加上养父在时征战在外,总有值钱的战利品捎回来,日子总算能过下去,可随国家整体减少了大规模的战争,还有养父去世,整个家的境况就迅速下滑,不足十二岁的他就只能子承父职,先免去一家的税赋再说。

军中好歹还有往日父亲的战友接济,显然周海龙和石佛虎就是其中两个,有他们一口吃的总不至于让他饿死。

可李志呢,训练上他是外行,都交给李庆之和其余几位伙长去管,他就只抓后勤保障,高荨这家伙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走到哪里都有能喊得上长辈的官老爷,尤其是到了管理禁军军需的太仆寺和太常寺以及尉卫署,叔伯一大堆,要来一些军需并不难。

其实无论是印刷还是酿酒,或者牙刷制造,都不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李志就开始了家禽的饲养,这么一来,无论是庄子上的老幼妇孺,还是军伍内的这些劳动能力弱的家属,都多了一个可以就业的地方,而且李志给的工钱也不少。

如今的李家庄子,已经聚集了不少的禁军军属,早出晚归,进入了密集化的生产模式。这方面有曹称金把关李志非常放心。

而恰好,楚林的母亲和妹子如今都在庄子上帮忙,不过因为他母亲念过几天书,就被安排到印刷厂帮忙,这样一来,单是她母亲的工钱就超过了之前一家人忙死忙活挣得那点口粮了。

这些天,他母亲已经在央求老曹,看能不能把他们一家的户籍落到薛家庄或者李家庄,那样,她们娘二两也就不用起早贪黑的城里城外的跑。

这事情不止发生在楚林这一家,最起码又数十户都有这种想法,老曹已经派人知会过了,就等李志回去后拿主意呢。

李志拍了拍楚林的头,虽然看起来比这小子才大了一岁,可无论是个头还是心理年龄,让他这个动作看起来都没有任何违和感。

石佛虎这厮也虚情假意的抬了半边屁股,嘿嘿一笑就把桌子上的酒壶扫到一边去了,免得碍着公子(年龄关系,陷阵营中军卒大多喊李志公子)的法眼。

在营里可是明文禁止饮酒的,而且主要是小林子和公子一样,都还没有成年,就更不能饮酒了,所有人都清楚,这公子平日看起来和善一团的样子,可绝对不是什么善茬,只说其手上那一张例无虚发的‘黑角’大弓,就能让不可一世的刘崇仁夹紧尾巴再也不敢嘴上胡咧咧。

还有高荨吹嘘出来的感业寺旁草坡上的那一箭,无不说明着李志的脾气并没有多好,一言不合就一箭射出能是什么好脾性,屁股上挨了一脚不痛不痒,李志也没有再追究,只是示意楚林吃完饭再说。

楚林立刻坐了下来,这也是李志定下的军中规矩,食不言寝不语!吃饭就专心吃饭,吃饱了才能专心做事。

一海碗饭食进了肚皮,楚林满足的打了个饱嗝,见李治三人都看着自己,连忙再次站起身:“吃饱了!”

李志笑着点点头,虽然日子已经没那么拮据了,可这小子总是一有机会就把肚皮填满,李志知道这是饿怕了,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只能慢慢让改。

推过去一杯热水,李志才说道:“坐下,这里不是军中,把水喝了,然后再把你看到的事情仔细的说一遍!”

“谢公子!”

说完,就一口把水喝干净,抹了一把嘴,对着李志咧嘴一笑,李志就喜欢这小子的性格,天生带着一股子洒脱劲儿。

原来,这小子独自扮演了一个小乞儿,最近一直徘徊在高句丽人的酒馆附近,有时还能混进门内观察,虽然免不了挨两下拳脚,可绝不会引起那些高句丽人的警惕。

反而时间长了,对他的存在渐渐习以为常,甚至有高句丽的舞姬会偷偷给他塞一个窝头或者吃剩下的鸡腿......

前面因为高句丽人用他们的一些方言对话,所以楚林听得不是很明白,只知道楼上绝对住了一个高句丽的大人物,因为每天都有专人负责上楼送酒菜。

他就留了个心眼,趁着一次溜进门的机会,看清楚了那是一个人的量,而且饭菜非常精致,直到昨天,来了一个好像汉人大官的家伙到了,而且直接上了楼。

也不知道谈了些什么,总那官员走的时候,他总算见到了楼上那人的面目,是个面容消瘦的年轻人,而且他可以肯定两人说的都是长安官话!

李志仔细思索着,连同最近其他人跟踪下来的信息汇总,伸手沾了茶水在桌面上画了四个点,都是已经探明高句丽人的据点,他们的总人数差不多有百来人,不过酒馆这边常驻的只有三十人左右,加上那位高句丽的贵人及其所带领的侍卫,也不会超过五十人,其余人都分布在其他三个据点当中,一个仍旧在西市,剩下两个一个在大安坊,紧邻安化门,一个在新昌坊,紧邻延兴门!

这四个点事目前最有嫌疑作为这些高句丽人聚点的地方,而且那大安坊,是长安城中著名的三教九流杂烩聚集之地,同时,外邦商人如果在长安城置业的话一般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西市,另一个就是大安坊了,也就是说,那里住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外邦人!

同时,这些人也都是大唐人,因为他们都是达到了成为大唐子民的条件,已经被长安县官府登记造册,就连纳税都和唐人一般无二。

可大唐的开放政策却允许他们保留他们的很多传统习俗,比如宗教,比如祭祀!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按照命令灭杀这些人的话,就势必会进入道那座人员结构复杂的大安坊,坊中常住人口初步估计在三千人左右,一旦事情处理不好,那就算把他们陷阵营三百余人全部拉过来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这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且根据李志的猜测,那位高句丽的重要人物之所以待在西市,怕就是为了见那位大唐官员,如今人已经见过了,那么短时间内,就非常可能离开长安或者回到大安坊,彼时,他们再想行动就难上加难了。

这些天以来,陷阵营已经挑选出将近一百名精锐人员,分散进入了几个预定的地点待命,可人数还是太少。

这时候,李庆之和高荨进来了,李志看向高荨:“今晚动手,我需要你去尉卫那里借一百张臂弩,三千支弩箭,下午就要!”

请记住本文地址:https://www.zhengzhoudechi.com/25/25467/1191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