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封信的作用(2/3)

菜弄好了,白菜炖粉条,小葱拌豆腐,干粮是杂合面包子。

一瓶散装白酒,还有个下酒菜煮花生米。

女眷和孩子在堂屋吃的,刘德信四个人则是在里屋炕桌上边喝边吃。

虽然不喜欢喝白酒,不过也不讨厌,也不去扫兴,就陪着喝了起来。

几杯酒下肚,大舅问起了买卖的事儿。

刘德信晃了晃头,“现在越来越难做,好多东西都是管制的,这价儿还一天一个样。这次都是做的山药的,豆子都不好买了。”

“小鬼子虽然是兔子的尾巴,但是越这时候搜刮的越狠。”王平这说的有水平,感觉也学了不少啊。

“出去不要瞎咧咧。”大舅瞪了他一眼,“县里也不咋样,要不就去保州城里看看,或者找个活儿干着?”

姥爷抿了一口酒,严肃的说道:“去城里,招子要亮着点,别揽事儿;找活儿的时候,也要注意背景,粘上臭狗屎,小心被找后账。“

这确实是经验之谈,城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乱的一笔。

刘德信更知道过一年小鬼子就滚蛋了,到时候光头过来接收,手底下那些玩意儿可不会管老百姓生活艰辛,能逮着理由,绝对把你榨干净。

“要不你晚上就在这住吧,明天我跟你去保州。”大舅喝得有点上头,说话都不利索了。

“带你认认路,帮你掌掌眼,能进货就进货,能找活就找活,也看看能不能去那卖东西。”

虽然这个认路确实是问题,刘德信还是赶忙推辞,

“大舅,还是不了。不回去,我妈该担心了。我都这么大了,自己跑一趟就行。”

八十年后去市里的路走了很多年,但都是坐车,还有地图导航。

现在可没那些,一路上也没法看标志性建筑认路。

本身自己就是个路痴,知道车站出门是西广场,但是大脑下意识定位就是南,从东广场出去,还是认定是南。

看到方方正正的建筑,直接默认是坐北朝南……

当年毕业去津门工作,出门总是转向,就特么没有一条路是直的,太不友好了。

“那就明天我过去,再找几个人,把这事儿办了。”大舅拍了拍刘德信肩膀,

“我跟你说,这次没准儿咱爷俩能发个财。昨天做梦梦见脖子,胳膊腿上,身上都缠了大长虫。这不就是长财神进家门了么,正好你又过来,说起做买卖的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